骨密度bmd正常值是多少骨密度bmd c指标

来源:M6米乐最新下载地址    发布时间:2024-11-18 08:38:56

  在中国,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很高,致残率也高,骨质往往在无声无息中流失。这并非老年人的专利,30~35岁,骨量开始流失;36~49岁,骨量呈现缓慢减少的趋势;50~69岁,开始迅速减少;70岁以后持续减少。究竟什么症状可以提示警醒我们小心这种病呢?

  腰酸背痛是骨质疏松患者的最常见症状。患病初期,患者在安静状态转为活动时出现腰背痛,此后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。日常活动中,腰背痛会在向上持物、绊倒、用力开窗等情况下诱发或加剧,久坐久站等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也会加剧疼痛。当胸、腰椎骨出现压缩性骨折时,腰背部疼痛剧烈。

  有时,腰背痛可伴有四肢放射性痛和麻木感。身材缩短、驼背是继腰背酸痛后的又一重要临床表现,主要是由于椎体压缩所致。坐高与身高的比例缩小,也是骨质疏松的特点之一。

  由于骨强度下降所导致的脆性骨折,导致老年人死亡率和致残率显著增加。日常活动中,即使没有明显的较大外界的力的作用,骨质疏松患者也有几率发生骨折。

  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。在中国,髋部骨折的致残率和致畸率超过50%。女性发生髋部骨折1年内死亡率为19%,男性发生髋部骨折1年内死亡率为39%。在髋骨骨折中,10%的人3个月内死于手术后并发症,20%的人在1年内死亡,其死亡率在各类病中占第12位。

  除了髋部,骨折发生部位比较固定,以胸、腰椎压缩性骨折,桡骨远端骨折,股骨颈及股骨转子骨折为多发。

  桡骨骨折。跌倒时,人会无意识地用手掌或手背撑地,导致骨折。桡骨远端骨折临床多见,约占急诊骨折总数的1/6,常发生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。60岁以上年龄组,女性明显多于男性,约4:1,均为跌倒所致。这类骨折多为粉碎性,如不及时治疗,会造成腕关节和手指功能障碍。

  脊柱压缩性骨折。日常活动中,不需较大外界的力的作用即可发生脊柱压缩性骨折,多见于绝经期妇女,60~70岁发病率最高。这类骨折可发生于一个或多个椎体上,主要有胸、腰椎。

  正常的骨密度(BMD)在-1.0SD以内;骨量减少时骨密度低于同性别骨量峰值-1~-2.5SD;骨密度低于同性别骨量峰值-2.5SD,就可诊断为骨质疏松。由此看来,为预防骨折危险,按时进行检查骨量是必要的。

  骨质疏松不只有年龄因素的影响,其他因素还包括瘦小身材、维生素D受体基因缺陷等遗传因素导致的低骨量峰值,以及缺乏激素、活性维生素代谢产物等内分泌因素,活动少、低钙饮食、维生素D缺乏、嗜烟、经常喝咖啡等生活方式,还与绝经期后骨丢失过度有关。

  1.激素水平下降。雌激素水平下降,以老年女性最明显,导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。

  2.营养因素。钙、磷、镁等矿物质摄入量不足,蛋白质缺乏,微量元素锌等缺乏,也会导致骨质疏松。

  3.物理因素与骨峰值的高低有密切关系,比如运动量的多少、体重大小、肌肉发达与否、机械性应力、日光照射等。

  骨质疏松的防治,不仅需要摄入足够的钙质,还需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和预防跌倒。

  饮食疗法。特别推荐直接增加富钙饮食的摄入,如牛奶及奶酪。减少富磷食物。每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,如维生素D、维生素K、维生素B6及B12。

  规律锻炼。通过运动,骨骼生长能得到特别调节,可预防因不活动引起的丢失以及改善肌肉和增加灵活性,减少跌倒及其不良后果。负重运动有助于保持强壮的骨骼,比如步行、爬楼梯、跳舞、举重。别的类型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灵活性,提高预防跌倒的平衡能力,比如打太极拳、骑自行车、游泳。

  减少饮酒。酒精会损害器官,抑制钙和维生素D的摄取,还抑制维生素D的活化,直接对抗成骨细胞的作用。

  预防跌倒。65岁以上老人中,每年有30%的跌倒率;80岁以上则有50%的跌倒率。据调查,90%的老年人骨折是由跌倒导致的。

  跌倒往往有很多形式。姿势性低血压:站立时跌倒;平衡问题:拿取东西时易跌倒;下肢无力:容易被地毯的边缘绊倒或上楼梯时跌倒;基底动脉问题:颈部弯曲时跌倒;饭后低血压:饭后跌倒。

  防跌倒的主要措施有治疗自身疾病;药物干预,如活性维生素D3能增加肌力及神经-肌肉协调性,减少跌倒发生率;多运动可改善平衡能力,提高综合反应能力;谨慎使用、镇静药及抗抑郁药。

  日常生活中,确保地毯、脚垫等边缘都是平放在地上;清除走路所经之地的电线;避免在滑或湿的地面上行走;确保房间内的光线,确保物品整洁有序;考虑在任一楼梯的至少一边、浴缸、沐浴间和厕所旁安装扶手。

  由躺位或坐位站起时,别立刻行走;避免匆匆忙忙地赶去接电话、过马路、乘电梯或进行其他活动;在床边容易够得到的地方,放一盏灯或一个手电筒;穿平跟鞋、有防滑底和有很好支撑作用的鞋子。

  正常的成年人每天需钙量为1~1.5克。据统计,中国人的钙摄入量400毫克/日。

  老人肠道吸收钙的能力比较差,饮食摄入量常常不足。因此老人补钙是预防和治疗骨丢失的方法。

  钙摄入量的标准为绝经前妇女1000毫克/日;绝经后妇女是1000~1500毫克/日;成年男子是1000毫克/日;中老年男子为1000~1500毫克/日。

  最好选择在体内易溶解,呈弱酸性的钙剂。配料中最好有钙吸收和利用的载体或促进剂,如氨基酸、维生素D3。老年人每天口服维生素D3500~1000IU(国际单位)、骨化三醇0.25~0.5微克,对增加老人的肠道吸收钙有一定作用。